技術文章
更新時間:2025-10-30
點擊次數:95
原裝 1 mL 液體抗體反復升溫一次,活性損失 5 %。收到后立刻在生物安全柜內分裝成 20 µL 微管,管壁用耐低溫記號筆寫貨號-批次-日期,避免手寫標簽被乙醇抹掉。每管只夠一次大膜,杜絕回凍。
加 50 % 甘油后 –20 °C 不結冰,但甘油 <30 % 仍出現冰晶,抗體 Fc 段被剪切。用移液器先加 100 µL 抗體,再補 100 µL 100 % 甘油,顛倒 20 次,瞬時離心,確保終濃度 50 %,冰晶窗口關閉。
實驗室冰箱常年 –80 °C 空間緊張,可把剩余 200 µL 做凍干:加等量 10 % 蔗糖+0.05 % Tween-20,液氮預凍后上凍干機 24 h,得白色餅塊。真空封袋,常溫運輸 7 天活性降 <2 %,到外地合作組再復溶,條帶強度與新鮮對照差 3 % 以內。
37 °C 水浴 30 s 足以化凍 20 µL 微管,超過 60 s 管中心溫度升到 25 °C,聚合反應開始。化完立刻插冰上,再稀釋成工作液,能把聚集體控制在 1 % 以下,背景黑點消失。
稀釋成 1:5 000 的 TBST 工作液,4 °C 存放 72 h 信號剩 85 %。加 0.02 % NaN? 可延長到 7 天,但 HRP 標記會被抑制。折中方案:第一天用剩的工作液直接做 CoIP 檢測,不浪費也不影響后續顯色。
每次取液后用 70 % 乙醇擦管口外螺紋,防止鹽析結晶劃破密封圈。一年后打開無白色顆粒,蒸發量 <1 %,濃度維持原廠標稱值。忽略這步,密封圈縫隙吸潮,抗體濃度逐年升高,導致背景加深卻找不到原因。
–20 °C 家用冰箱門架溫度波動 8 °C,底層抽屜只波動 2 °C。把抗體盒放在最下層,加一瓶 500 mL 甘油做蓄冷塊,日常開門 30 s 內溫度漂移 <1 °C,相當于給抗體穿件恒溫背心。
微管掉進氣溶膠污染,菌落 PCR 檢測出現 16S 條帶。用 0.22 µm 濾膜直接過濾,損失體積 10 µL,活性降 3 %,比加 NaN? 更安全。過濾后換新管,原管高壓滅掉,避免交叉污染整個盒子。
COA 寫 36 個月,到期后先測 A280,蛋白濃度下降 <5 % 可繼續用于定性 Western。條帶弱 10 %,把稀釋比例從 1:5 000 調到 1:3 000,信號回到原位,還能再撐半年。濃度掉 15 % 以上直接降級做斑點封閉實驗,不浪費科研經費。
每取一次管,在 ELN 里掃碼記錄剩余數量,系統自動算半衰期。低于 3 管觸發采購提醒,提前 30 天訂貨,價格鎖定,避免臨時下單遇到批次斷檔。三年下來,實驗室因為斷貨重復驗證的費用降到零。